健康教育
知识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知识讲座
过敏性紫癜
发布时间:2013-04-30 浏览次数:6018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本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性疾病,是由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对某些物质发生过敏反应。其基本病变是广泛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及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临床上以皮肤紫癜最多见,可伴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器官的症状,因此临床上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单纯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型及混合型。本病发病率不一,可以发病于各年龄组,一般以儿童和青少年较多见,约占70-80%,男性稍多于女性。引起本病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归纳为感染、食物(鱼、虾、蟹等)、药物(青霉素、磺胺药、异烟肼等)及其他(如植物花粉、昆虫咬伤等),其中以细菌或病毒感染较常见,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病邪侵扰机体,损伤脉络,离经之血外溢肌肤粘膜而成,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饮食失节,瘀血阻滞,久病气虚血亏为主,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若迁延不已,反复发作则表现为虚症及虚实夹杂之证,过敏性紫癜初起系感受外邪,灼伤血络所致,甚则导致热毒内盛,迫血妄行,若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则又表现为气血亏虚,瘀阻脉络,成难治之症。

       症状

      1.紫癜:常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
      2.胃肠道表现:阵发性腹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可并呕吐、腹泻、便血等。
      3.关节表现:以关节痛为主,常伴肿胀、积液和发热。
      4.肾脏表现:多见于儿童患者,多在紫癜出现后1周内出现,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伴少尿、水肿、高血压等。

      预防

      (一)预防本病“避其毒气”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各种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2.饮食有节; 3.调节情志保持心情的轻松愉快。
      (二)生活调理: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3.尽可能找出过敏源;防止食物,药物,花刺,虫咬等致敏。

      诊断

      诊断依据
     1.有过敏体质或有较肯定的过敏原引发。
     2.有下述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在紫癜发生前1-3周有低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状。(2)典型的皮肤紫癜及相应皮损。(3)病程中可有腹痛或累及关节或肾脏。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时间均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4.组织学检查:受累部位皮肤或组织中可看到较匀一的过敏性血管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纤维样坏死和红细胞渗出血管外,血管壁可有源性坏死,上皮细胞增殖。
      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冷球蛋白综合征,良性高球蛋白性紫癜、环形毛细血管扩张性紫癜,色素沉着性紫癜性苔癣样皮炎等。

       治疗

       治疗原则

       1.清除病因。
       2.抗组胺药物。
       3.糖皮质激素。
       4.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摘自丁香园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