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疾病
夏季游泳谨防中耳炎
发布日期:2012-05-31   浏览次数:

常言道“夏练三伏”,可在夏天仍坚持运动者是少之又少,“游泳”却是反其道行之。夏天游泳是一个很好的消暑方式,不管是游泳者爱好者还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愿意泡在游泳池里扑腾两下。游泳祛暑固然是不错的消夏方式,但不注意也会出现耳朵进水、鼻子呛水等意外情况发生,中耳炎就会接踵而至。

中耳位于外耳道中的深部,外侧面由鼓膜与耳道分隔,正常情况下,能阻止外耳道的细菌及水分进入中耳,所以一般情况下,水是不会进入中耳的。在有些情况下,如以前患有慢性中耳炎或鼓膜已经穿孔的,游泳不注意,水就会直接进入中耳道,使中耳潮湿,细菌容易繁殖生长,产生炎症。有些人则是在游泳时挖耳,造成耳道损伤,细菌进入中耳感染,引起急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有些则是因感冒未好,又去游泳,抵抗力降低,鼻腔的细菌进入中耳道,引发的中耳炎。

中耳炎的表现是耳朵疼,听力也有下降,有耳鸣,耳朵里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甚至流脓。如果反复发作,会导致耳鸣、听力减退,甚至失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耳朵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后病就好了,其实,急性中耳炎极易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存在听力减退的问题。

夏季游泳性中耳炎有哪些预防办法、注意事项

     一、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

     二、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者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

     三、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及时清理外耳道耵聍,避免耵聍被泡涨后引起疼痛发炎。

     四、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

     五、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千万不要私自乱掏。一旦儿童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患了中耳炎,除积极治疗、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外,还要排除咽鼓管不通气,预防鼓膜内陷。方法是患者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使耳室内压力与外耳的压力平衡,避免鼓膜内陷。

     六、一旦鼻腔进了水,正确的擤鼻排水法是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发中耳炎及鼻窦炎。注意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或正在流脓者,均不宜游泳。

七、小朋友游泳的话,尤其需要家长督促,游泳前戴上防水耳塞。游泳后用棉签将外耳道的水分吸干,或者侧头跳,把手掌心对着耳朵压3—4次,使耳朵里的水流干;呛水后,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以防止病菌进入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