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
饮料中的热量需要关注吗?
发布日期:2012-09-28   浏览次数:

      肥胖已然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健康挑战之一。考虑到它对新陈代谢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它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更加让人担忧。发展中国家基于人群的研究揭示随着营养条件的迅速改善,儿童肥胖症的流行呈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和其他国家成人和儿童对含糖饮料消费的增加被认为是肥胖症流行的潜在因素之一。人们单独从含糖饮料中获得的糖分,成为美国最大的单卡路里食物来源,对若干人群而言大概占到他们日卡路里总摄入量的15%。美国的青少年男孩每天平均摄入357 kcal的此类饮料,含糖饮料广泛面向儿童和青少年市场,其消费的增长点主要是黑人和墨西哥美国年轻人,与白人相比,他们面临的肥胖和2型糖尿病风险更高。

      与高纤维含量的碳水化合物相比,含糖饮料营养贫乏且经常与高盐食物和快餐消费相联系。含糖饮料消费的增加与慢性疾病诸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脉疾病等的相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一种广为接受的解释是卡路里饮料不容易引起饱足感,也就没有食物替代效应。然而,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并不确切。另一种潜在的解释是大部分含糖饮料的一种关键性成分—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使用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许多研究显示这种食物果糖促进了肝脂肪合成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发展,因此会促进肝脏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展。

       本期NEJM杂志发表了3篇相关研究,de Ruyter,Ebbeling,Qi等人分别提供了新数据证实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影响儿童,青少年,成人肥胖症的发展。Qi等人调查了含糖饮料的摄入与遗传倾向性得分的相互作用,后者的计算基于与肥胖症相关的32个体重指数(BMI)位点,受试者来源于2项大型前瞻性队列和一项独立重复队列。这一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证据,证实重要的食物因素—含糖饮料的摄入—与遗传倾向性得分,肥胖症,肥胖症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相互作用。

      因此,遗传倾向性更大的受试者对含糖饮料之于肥胖症的不良效应有更强的易感性:这是又一个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典型案例。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在得分是由多遗传变量因素计算得来的前提下,这一相互作用才是存在的。不幸的是,文中并未给出这之间的机制。不管怎样,Qi等人的研究支持应对高遗传倾向得分者进行检查,这一人群中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对减少肥胖症风险的效应更大。

      他们的文章严格设计了随机对照试验,de Ruyter和Ebbeling等人分别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含糖饮料摄入对体重正常儿童,肥胖或超重青少年体重增加的效应。Ruyter等人的研究很赞的一点是其双盲设计,大样本的正常体重的4岁10个月至11岁11月的学龄儿童的数据分析,

     以及测量尿液中三氯蔗糖含量作为附加的依从性标志物。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是试验中有26%的受试者未能完成,原因未明。然而,这一研究清晰地阐明了以无糖饮料替代含糖饮料(104 kcal)可显著性地减少正常体重儿童的体重增加和脂肪积累。

      Ebbeling等人随机指定224例超重或肥胖青少年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均有消费含糖饮料的习惯。试验组接受1年的干预,包括只接受无卡路里饮料饮用。这一干预措施旨在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试验继之以1年的随访。这一研究的特殊贡献在于它选择家庭作为干预地点,因为儿童和青少年对含糖饮料的消费集中于家庭。该研究的另一得力之处在于其优异的受试者保留率。试验组与对照组主要终点的差值,2年后BMI的改变等指标均无显著性。然而,在第一年,研究人员观察到BMI的显著性改变,尤其是对于西班牙裔人群。这些改变都很温和,主要发生非常小的肥胖西班牙裔人群中,并且持续时间不会超过2年。

      这些随机对照试验,特别是de Ruyter等人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支持推出限制含糖饮料消费的推荐,特别是对于那些价格低且过剩的部分,以试图扭转儿童肥胖症不断增长的趋势。像这样的干预如果得以成功实施,也将有助于减少年轻人群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

      总而言之,这三篇研究显示含糖饮料的卡路里是一个问题。更进一步,对于含糖饮料的限制政策不应被单独考虑。其它旨在控制体重的策略如增加体育锻炼,对于减少肥胖症流行及其效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已经是时候采取行动和强力支持将来自于美国心脏学会,肥胖学会,以及其他组织的研究推荐付诸于医学实践了。

                                                             摘自丁香园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