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发布日期:2012-06-21   浏览次数:

       CRT 不仅能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而且能延长生存,逆转心肌重塑。2002年ACC/AHA/NASPE制定的起搏器指南中建议,对于已经接受理想药物治疗而临床症状仍未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同时QRS>130ms,左室舒张末径≥ 55mm,左室射血分数≤ 35% 的NYHA 分级Ⅲ级或Ⅳ级心衰患者归入CRT 的Ⅱ a 类适应证。2009年的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和ACC/AHA/NASPE更新的指南均把CRT 列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降低住院率,改善病死率的Ⅰ类适应证。但并非所有心衰的患者都能从CRT治疗中获益。

(一)CRT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

       心脏再同步治疗通常指心房同步的双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双心室起搏纠正室间或心室内不同步,增加心室排血和充盈,减少二尖瓣返流,提高射血分数。CRT治疗后,置于左心室的电极可以按照设置提前激动左心室最为延迟收缩的部位,通常为左心室侧壁或后侧壁,使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同步球形收缩,恢复室间隔对左心室收缩的支持作用,左心室压力上升速率加快,缩短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同时相应增加了左心室充盈时间,左心室充盈的进面增加了前负荷,而最适前负荷可提高心肌收缩力。通过程控AV或PV间期优化房室传导,提高心房收缩对左心室充盈的作用,减少因为房室延迟造成的舒张期二尖瓣返流,增加前向射血和有效EF值。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失同步化使额外的能量消耗在心室内分流和无效射血中,降低了心肌的工作效率。CRT由于提高各个心腔协调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室间隔反常运动和血液在心室的分流,减少二尖瓣返流和心脏无效做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除了上述的电机械机制以外,部分研究还发现双心室起搏可降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改善心力衰竭导致的神经内分泌紊乱。有证据表明长期心脏同步化治疗会增加脑钠肽等神经激素,并且能重建自主神经平衡。对于改善心力衰竭具有一定意义。

(二)CRT 治疗的适应证

       2005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将CRT治疗列为Ⅰ类适应证,同年,美国ACC/AHA在更新的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也将CRT治疗列入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Ⅰ类适应证,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结合我国的情况,制定了CRT 治疗的适应证:

Ⅰ类适应证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1)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2)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仍在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3)窦性心律;(4)左心室射血分数≤ 35%;(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55mm;(6)QRS 波时限≥ 120mm。

Ⅱ a 类适应证:(1)充分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好转至Ⅱ级,并符合Ⅰ类适应证其他条件;(2)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合乎Ⅰ类适应证的其他条件,可行CRT 治疗,部分患者结合房室结射频消融以保证有效夺获心室。

Ⅱ b 类适应证:(1)符合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并心室起搏依赖的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以上者;(2)常规心脏起搏并心室起搏依赖者,起搏治疗后出现心脏扩大及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以上者;(3)QRS 时限< 120ms 并符合Ⅰ类适应证的其他条件,经超声心动图或组织多普勒检查,符合下列不同步条件者:左室射血前时间> 140ms、心室间机械收缩延迟,左心室射血前时间较右心室延迟> 40ms、左心室后外侧壁激动延迟。

Ⅲ类适应证:心功能正常,不存在室内阻滞者。

      2009 年MADIT-CRT和REVERSE试验结果公布,显示优化药物治疗后的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能够从CRT治疗中获益,CRT的应用可以减少心衰临床事件发生率,延缓心衰进展,同时强调CRT获益多见于QRS≥ 150ms和(或)心电图呈典型LBBB患者,女性LBBB患者可显著获益,但对生存时间无显著获益。故2010年ESC欧洲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根据以上的阳性研究结果再次进行更新,CRT建议应用于NYHA Ⅱ级人群,限用于QRS ≥ 150ms,器械治疗具有对心力衰竭患者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三)CRT的治疗效果

     CRT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主要通过心脏同步性的改善,包括房室同步性、左心室同步性和左右心室间的同步性,它可以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二尖瓣返流,降低间隔矛盾运动等。很多试验已经表明CRT能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NYHA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并且降低死亡率。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治疗无效甚至恶化,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改善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评价CRT是非常重要的。

      CRT治疗的临床评价目前一般采用QRS宽度、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心肺运动试验、生活质量评分、死亡率等进行评价。超声心动图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方法,超声心动图的各种方法可用于评价CRT 的临床疗效,包括M 型超声、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血流多普勒、组织速度显像、组织追踪显像、斑点追踪显像等。

      可用于评价心脏机械不同步、心室功能和结构重构,尤其是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室机械同步性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热点。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能够测量不同节段心肌的收缩速度和时间,提供电机械耦联的准确信息,在CRT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是近5 年来发展的一项超声新技术,与磁共振的原理类似,这种显像技术通过追踪二维的心肌自然回声分析心室的运动,可以测量心肌的变形能力和变形率。根据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测量的应变率可靠性优于组织多普勒,可能是未来评估左心室不同步的理想方法,目前各项研究正在进行中。另外组织同步化显像及实时三维超声也可以根据一些参数来预示心室的同步性,用于指导体外起搏器参数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RT 治疗的疗效。

                                                                   摘自丁香园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