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
致热源
发布日期:2012-03-27   浏览次数:

          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均称为致热源,包括外致热源、某些体内产物及内生致热源。

 

    通常,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EP),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来调节体温的升降。

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源和某些体内产物

       外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1)革兰氏阳性细菌:全菌体、代谢产物、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可致热。

 

  (2)革兰氏阴性细菌:全菌体、代谢产物、肽聚糖可致热,尤其是细胞壁中所含的★内毒素(endotoxin,ET)

 

  ★★内毒素:主要成分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主要致热及毒性部分为脂质A(Lipid A)。

 

  内毒素有高水溶性,高耐热性,难以灭活及清除,有极强的发热效应,是最常见的外致热源,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格兰阴性细菌重度感染时若短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则细菌死亡、裂解时会释放大量内毒素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3)分枝杆菌:典型菌群为结核杆菌。患者多有盗汗及午后低热。全菌体及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多糖和蛋白质均可致热。

 

  (4)病毒:全病毒体、包膜脂蛋白、其所含的血细胞凝集素及其所含不同的特殊毒素样物质可致热。

 

  (5)真菌:全菌体及菌体内所含荚膜多糖和蛋白质可致热。

 

  (6)螺旋体:常见的有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其所含溶血素、细胞毒因子、外素素等可致热。

 

  (7)疟原虫: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破裂时释放大量裂殖子和代谢产物(疟色素等),从而引起高热。

 

  (8)其他: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

       某些体内产物

  (1)抗原抗体复合物: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2)类固醇:典型代表本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睾丸酮的中间代谢产物)。

 

  (3)非炎性刺激物:尿酸结晶、硅酸盐结晶、炎性渗出物、组织坏死吸收等。

 

     内生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EP)

  体内某些细胞被发热激活物激活后产生的一组内源性的、不耐热的、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的致热性细胞因子,是发热过程的共同信息分子。其中最主要的产EP细胞为单核、巨噬细胞。

 

  (1)白细胞介素-1

 

  (2)肿瘤坏死因子

 

  (3)干扰素

 

  (4)白细胞介素-6

 

  (5)其他:白细胞介素-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白细胞介素-8、内皮素等被认为与发热有一定的关系,但还缺乏较系统的研究。

                                                               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