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知识 > 康复科
康复科
8岁的孩子终于摆脱了尿床困惑
发布日期:2013-06-18   浏览次数:
    小明8岁了,是小学二年级学生, 体格发育、说话、走路、上学与同龄儿童相仿,可自幼尿床,每周2-4晚,每晚1-2次。小明家人因工作繁忙而未予他进行正确的排尿训练,而且患儿夜间难唤醒,家人为贪图方便,夜间用尿不湿到将近3岁。现在读小学了,还频繁的尿床,这可把小明的父母给急坏了,急忙带小明到医院就诊,医生经详细问病史和进行相关检查后,在排除泌尿系统疾病等继发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遗尿后,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遗尿症。于是为小明制定了适当的药物、理疗配合排尿训练治疗等综合治疗一段时间后,小明夜间尿床次数减少,3月后小明终于夜间不再尿床,逐逐渐停药,继续坚持排尿训练等心理综合治疗,6月后随诊,小明尿床的现象未再反复。
    尿床是指患儿达自主排尿的年龄后仍不能自主而随意排尿。临床上多指5岁以后的儿童在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现象。一般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两大类,其中大多数患儿属于原发性遗尿症,一般无器质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膀胱控制排尿的功能发育不良所致。继发性遗尿,主要是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和精神创伤或行为问题等疾病所引起的。
    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遗尿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随患儿年龄的增长,患儿可能会由于尿床而苦恼和羞愧,且患儿这么大年龄遗尿的行为可能不被家长与老师、同学等所理解,易受惩罚及受歧视,故多数患儿可能会出现精神压力大,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悲观离群等;对家庭及学校生活满意度低,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社会参与能力差,自我评价差。如患儿长期尿床得不到治疗将影响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家庭,家庭负担加重。
    目前对继发性遗尿症必须治疗其原发疾病,而原发性遗尿症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遗尿警报、干床训练等心理行为等综合治疗。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配合医生去治疗这种遗尿症呢?
    1. 心理治疗:主要是教育和鼓励,消除患儿紧张、恐惧或满不在乎的情绪,每当患儿不遗尿就表扬和鼓励他。切忌训斥和惩罚,以免伤其自尊心和增加紧张心情,使遗尿加重。
    2. 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合理安排患儿生活作息制度,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午睡、晚饭后稍稍控制饮水量,睡前2h不饮流质,入睡前排尿。
    3. 自主排尿功能训练:包括膀胱扩张训练和排尿中断训练。即白天多饮流质使膀胱容量增大,并鼓励患儿白天有尿意时主动控制排尿,待到非不得已时才排尿以增加膀胱的容尿量。每次排尿时患儿自己有意识控制尿尿停停,或尿到一半时中断排尿,让患儿从1数到10再把余尿排光,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4. 行为治疗:有自我叫醒法和闹钟叫醒法。前者让患儿睡床后闭目想象夜里一有尿意就要自己起床排尿,一直想到入睡。后者用闹钟定时唤醒患儿排尿。值得注意的是叫醒后一定要让小孩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排尿。有些妈妈怕影响宝宝睡眠或冬天着凉,常常让宝宝在朦胧中平卧排尿,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起不到帮助宝宝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目的。久而久之,宝宝在睡眠中,如外生殖器受到触动或做梦都可以引起排尿。还有些妈妈,给男宝宝套上尿壶,女宝宝铺上防湿褥垫而放任自流,这样做都会加重尿床。
    总之,儿童遗尿症的治疗不单纯是医生的处方药物治疗,而是一个患儿、家属、医生之间的互动,联合治疗为治愈儿童遗尿症带来了希望。望子成龙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千万别因“尿床不是病”的错误观念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